臺灣著名樂評人焦元溥到新英格蘭音樂學(xué)院演講時,一位琴童向他提問:“我聽錄音,許多大師都不照樂譜彈,為什么我就不行?你能不能給我一個忠于樂譜的理由?”
“你看過《哈利波特》嗎?”焦元溥是這樣來解釋的:“就像霍格沃茨的學(xué)生,咒語要念得精準(zhǔn),魔法才會出現(xiàn)。但你有自己的聲音和法力,就像你照樂譜,音樂還是會有你的個性一樣。之后你會了解,咒語有主段和次句,就像建筑有基石和裝飾;大師可以改變花紋,但不會動搖梁柱,而藝術(shù)總有無限可能。”
繼而琴童又問:“既然可能無限,在音樂世界里,我也會見到伏地魔咯?”
“是的”,焦元溥點點頭,“總有一天,你會聽到波格萊里奇的演奏……”
這位被焦元溥戲稱為“伏地魔”,出生于克羅地亞的
鋼琴大師波格萊里奇(Ivo Pogorelich),無疑是國際樂壇最具傳奇色彩的音樂家之一。
十二歲時,他進(jìn)入莫斯科中央音樂學(xué)習(xí);十八歲時拜格魯吉亞女
鋼琴家凱澤拉杰(Aliza Kezeradze)為師,自此潛心學(xué)習(xí)李斯特—西洛第學(xué)派;二十歲贏得意大利卡薩格蘭德大賽首獎,兩年后又獲蒙特利爾國際音樂大賽首獎。同年,波格萊里奇參加肖邦
鋼琴大賽卻未入決賽,不僅輿論大嘩,身為評審的
鋼琴名家阿格里奇更辭職抗議,讓波格萊里奇聲名大噪。次年于卡內(nèi)基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,獲得巨大成功,從此頻繁登上全球各大舞臺。除了演奏之外,波格萊里奇亦投身于慈善事業(yè)。他于1988年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“親善大使”,1992年被克羅地亞政府任命為“文化大使”。
盡管波格萊里奇已經(jīng)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但是圍繞著他傳奇人生的各種疑問始終縈繞在樂迷們的心頭。他是如何遇見凱澤拉杰,并決定要與這位年長自己二十一歲的
鋼琴老師結(jié)婚的?當(dāng)年在肖邦國際
鋼琴大賽上究竟發(fā)生了什么,為什么他沒能進(jìn)入決賽?為什么年輕時英俊帥氣的他后來卻改變了造型,一直以近乎光頭的形象示人?他真的是大家口中的“練琴狂魔”嗎?這些謎題,下面我們將一一為您揭開。
與凱澤拉杰的曠世情緣
“我還記得第一次和波格萊里奇的夫人凱澤拉杰上課時所受到的震撼,”雖是十幾年前的往事,(
鋼琴家)陳毓襄仍然記憶猶新,“我想,我剛獲得冠軍(注:波格萊里奇國際
鋼琴大賽),上課前又格外苦練,應(yīng)會得到稱贊。沒想到聽我彈完,她第一句話竟是——‘小姐,你這樣彈,根本是零分。’”
零分?是的,凱澤拉杰立下難以想象的演奏超高標(biāo)準(zhǔn),要陳毓襄全力以赴。“他們讓我知道何謂‘真正的清楚’、‘真正的節(jié)奏感’、‘平均的音色’、‘從丹田彈出的音量’,最重要的,是他們教我如何達(dá)到這些要求。和他們的標(biāo)準(zhǔn)一比,我真的就是零分,只能拚命苦練,照著他們的方法,朝向那看似不可能的標(biāo)準(zhǔn)努力。”
然而波格萊里奇還不是如此?當(dāng)年他在一場蘇聯(lián)外交官生日晚宴上,隨興彈了幾下,卻沒發(fā)覺女主人凱澤拉杰已經(jīng)在背后聆聽。“你可以改一下手的位置。”──雖是寥寥數(shù)語,他立刻發(fā)現(xiàn)其中的深奧學(xué)問。誰能想象,一位和丈夫分居中,看似尋常的居家婦人,竟傳承了李斯特晚年弟子西洛第(Alexander Siloti)最精深奧妙的
鋼琴技巧。“你可以教我彈琴嗎?”從此,這十六歲的少年開始艱苦卓絕的練習(xí),卻也打造出震驚世人的完美技巧。當(dāng)波格萊里奇自莫斯科畢業(yè),外交官夫人也答應(yīng)了他的求婚。他們攜手合作,讓神話走出蘇聯(lián),繼而征服世界。
——焦元溥《零分的
鋼琴冠軍——
鋼琴大師給的啟發(fā)》
1996年,凱澤拉杰因肝癌去世。中年喪偶讓波格萊里奇深受打擊,他從此隱居在瑞士盧加諾,極少參加錄音和演出,重新找尋自己的人生。
在沉寂了十年之后,2006年他再度接受媒體采訪。當(dāng)提及自己逝去的妻子時,波格萊里奇自比杰奎琳-肯尼迪在肯尼迪總統(tǒng)遇刺身亡后,不愿將沾滿亡夫腦漿和血跡的裙子一樣, 指出凱澤拉杰臨終時給他最后一吻時,由于肝臟爆裂將黑血噴到了波格萊里奇的頭發(fā)上,但他竟然舍不得洗掉,滿頭血漿地留了多天。